新村、进上、湖埔、柿柑园 溪南村,隶属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辖下行政村,位于市区流沙西北11.5公里处,有人口3万余,村民多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林为业,或从事二三产业。由后巷、长沟、陈厝围、溪南大寨、竹巷口、和平市、大园、新寨、油寮、黄公堀、柑新园、鲤鱼埔、陂头、竹兴围、二房、潭景、东山桥、红头堆、新梅园、老梅园、圩埔、柿脚园、进上、新村等20几个自然村组成。宋元间,周氏一支从福建漳浦移嘉应长乐,后再分迁于此。因村落置建于榕江南岸,故名。另因初创村,房屋常遭火,谓此火地,遂以风水五行取榕江南岸用水镇火之义而称溪南,南谐音潮语的淋。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现代新建有多处钢筋水泥楼房局。有耕地亩,山地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薯、蔬菜等,山林产柑橘、香蕉等。有罐头加工、竹帽、塑料等企业37家。村民利用榕江两岸盛产绿竹,大力发展竹篾手工艺制品,单竹帽一项,年产量曾达万个,畅销全国各地。有传统制砖瓦工艺,至今已近二百年历史。曾建有溪南电影院,后拆建。有中学1所,小学8所。属革命老区。村中春节元宵有游神民俗活动,其中耍老爷独具特色。有建于明清至民国时的古寨、古祠、古庙宇众多,基本保存完好。历史上有集市大埔圩、和平圩、堤畔圩,现存最后者即溪南圩。村西北是发源于普宁市峨眉嶂山地的潮汕第二大河流榕江南河,水路交通极其便利,木船由此可直通出海。县道线梅林-棉湖公路从村中南北贯穿,往南可接入国道线安池公路。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路过溪南是数不清多少次了,而专程走到溪南村里头,大概也就六七次,其中前面几次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般的看了看,算下来也就只去了溪南圩及其周边、大寨、新梅园、长沟,其中大寨是去了最多次的,除了拍村落、拍创意人像,还有专门带朋友去走走参观的。我念念不忘的是,溪南这么大,却没走多少地方!资料上说的进上寨有座百鸟朝凰,有很耐人寻味的故事!榕江一个大拐弯形成几字型半岛上的后巷,看起来也非常多古寨,应该很不错!当然,还有很多没见过未知的精彩。不久前,听闻溪南已经列入中国古村落,国家级的!想找个时间来看看相隔一二年间有了什么变化。同时,近期开始计划梅塘镇的村落走访,也再来把溪南走个完整吧。 溪南村南部,梅塘-棉湖公路,新村、进上入口。 溪南在宋代已有人烟,元明时,周氏一族迁入,随后村落的人文、经济、规模等方面快速发展,明末至清代,这里已是普宁西部第一大村,周氏成为一方望族,且为临近乃至相邻县市多个周氏村落的发源地。溪南村辖区从最北的后巷到最南的湖埔有3.7公里,从村西新村到村东潭境有3.5公里,全村面积超6平方公里。溪南号称有十里湖泊,村中水脉蜿蜒密布,而连通榕江。在这缘水的土地上,自元末历经明清民国,先民陆续创有四十三寨:新村、王厝寨、对臼涵、进上、象爷、宅后、顶寨、埕脚、口寨、东山桥、柿柑园、湖埔、大简庵、二房、红头堆、竹兴围、潭境内寨、潭境外寨、葫芦寨、园内、柑园埔、李厝后、老梅园、新梅园、鲤鱼埔、长堆、龙船坽、大埔圩、堤畔圩、和平市、大寨、油寮、大路顶、黄公窟、德安里、竹巷口顶寨、竹巷口下寨、陈厝围、长沟、望道、后巷、庵围、大园。这些寨随着现代发展,又拓建新寨、新厝局、新楼局,数量之多,已无法统计。溪南的村域之广宽,村寨分布规模之庞大,人文沉淀厚重之水乡风情,让人咋舌赞叹!此次走访溪南村,收获和多,因篇幅关系,将相关图志分为四篇进行整理。第一篇主要涉及:村西南部的新村、进上、湖埔、柿柑园等自然村;第二篇主要涉及:村东南部的老梅园、新梅园、二房、潭境、竹兴围、长堆、鲤鱼埔、柑新园;第三篇主要涉及:村北部的望道、大园、后巷、陈厝围(南围)、长沟;第四篇主要涉及:村中部的和平市、竹巷口、油寮、大寨。关于溪南村以上四篇未有涉及的内容,另外有《初访普宁溪南村》、《再返普宁溪南村》、《元宵节普宁溪南耍老爷》三篇进行补充。 新村 新村在溪南村的最西侧,其西面相隔为内联村,再往西就是里湖大桥。新村有老寨,老寨后相邻有一处较老的寨围,寨东面有一个大型楼房局及四个新寨局,新村小学位于楼房局中。新村其实不新,反而是溪南最古老的寨!据周氏族谱载,元末,始祖妈东源陈氏携三子凤、麒、麟南下定居今溪南,其中二世长房凤祖居新村,后移里湖竹头,再衍其他多地村落。周氏初居新村时,这里已早有人烟,在年平整土地造田时,曾在新村东北方向近榕江处挖到古先民留下的生活用具及泥砖墙基。这里原居有陈、邱等姓,后来一次营灯笼时,发生了他姓灯笼映入寨池变成周姓灯,然后其他姓氏就迁走了,独留周氏一族。除此,村里老人还说,周氏始祖南益公曾在榕江对岸揭西新坡寨停留过,后觉该处田地土壤不如岸南新村的重、粘性也较差,耕种有所不如,故而最后择居新村。新村的老寨坐南朝北偏东,寨内有五街五座,四面有下山虎围厝,寨西北角设有朝西门楼,内埕前正中设有朝北寨门。寨内中街主座为四点金,其造型古朴,从内部格局上看,是明代流行的样式。大概在几十年前开始,这座四点金内设作观音佛母的神坛。四点金后是下山虎,其内有一特殊之处,即房间内墙壁中暗藏有小土罐,据说是先民用于藏放金银。新村寨内现在大多房屋已经失用,不过整体保存还尚好。新村寨外的东西北三面环水,其中西门外河沟上设有一条石板桥,门外附近建朝北伯公庙、三山国王庙各一座,是新村的地头老爷。寨后有一尊新近重塑的狮爷、一座伯公庙。北门外边上设有一块镇火神碑,刻东海龙泉之水!据介绍,溪南古有风吹寮之名,先民多搭草寮而居,草木容易受火而常发生,及后建寨,又多次遭火毁,故称此处为火地,为安居,照五行相克之理,取溪水淋(南)村之意名村名。这一方东海龙泉之水碑,大概也是这个缘由。 往新村老寨。 老寨后。 新村老寨西门外的国王古庙、福德老爷庙。 老寨西门前的石板桥,据说原仅三板,近年增多了两板,桥面阔了许多。 老寨的西门楼处,因门楼没有围起盖顶建成,存下了出入两个门框,让人好奇了很久。 新村寨内的主座四点金。 十多年,祖父过世后不久,叔伯阿姑及家人组织了一个小队伍雇车来到溪南,去了一处专门问下路的地方,借僮身问问阿公在下面可好什么的。记得当时去到一个寨内,寨里头的房屋相当破旧,大多墙体露出了三合土,僮身所在的那座四点金,挤满了等问的人,那上午等了好久才轮到。办完之后,大伙找了附近一处搭在池塘上的竹寮店铺吃了顿饭,然后分成两路,我和父亲、阿叔沿着榕江堤坝找了一辆载沙车,搭着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出来到大公路,然后换车回到家去。很久之后,在开始走访村落期间,一直在想那去过的是什么地方,要是再回去,会有什么不一样?但走了普宁三四百个村落后,还一直都没遇上这个地方。这天来到新村,一走到寨内,一看到那座四点金,见屋里头设置的观音佛母坛,一下子什么都想起来了,就是这里!看起来,这里除了没以前热闹人多之外,也没什么变化啊。 村人称:元宝石。实际为古时染衣服用的器具构件。 大门楼,门簪为:孝弟,忠信。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四点金内部格局。 大厅内的观音佛母的神坛。 中街第二座下山虎屋内墙壁上藏嵌的小罐子,据说是古时居民用藏放金银。 北门。 北门前立的一块镇火神碑:东海龙泉之水。村人介绍,溪南溪南,即用溪水来淋(南)火地。 新村老寨东侧相邻一处新寨。 寨内,十三世袍祖公祠、运祖公室、十二世惠育公室。 新村的一处新寨,令康村。 进上 据周氏族谱资料载,二世三房麟祖第五子绵崑公创居进上寨,传至八世吉修公,善营生而富裕,于进上寨内建有驷马拖车,又称百鸟朝凰;吉修公传下至十一世,长、次两房居进上,三房湖州公迁竹头及后分衍多地多村。除此,麟祖第三子绵嵩公传下十六世景云公,于清代由大寨移来进上定居。进上位于溪南村的西南侧,处新村的东面,其南与桥光村的斑湖接壤,东北为柿柑园,北临榕江。进上是溪南最老的古寨之一,有建于明代的进上老寨,老寨周边后陆续拓建有新老大小不一六处寨局,还有三处楼房局。另外,这里有溪南八所小学之一的进上学校,还有基督教会溪南堂、地头老爷所在的国王庙。进上老寨有浮水莲花之称,其建于环水的小岛之上,整体是一个不规则圆状,其周遭有围墙,东北角设有门楼,门前有一座伯公庙和一条小桥;西南角设有朝南门楼,门外有伯公庙和桥路;寨内建筑背内朝东西南北而建,东畔正中有三间二进的隆祖公祠追远堂,据介绍是民国二十三年时绵崑公派下十六世基隆公后裔所建;南畔正中有三间二进式的景云祖祠善庆堂,近寨门处还有一座四点金创裕公室,也称即景云娘房公室;北畔正中,是八世吉修公所建七开间三进式兼左右后护厝的百鸟朝凰!进上老寨内的建筑,大多保存尚好,不过已是鲜有人居。因寨处于环水小岛上,周遭地势较为低洼,每水涨时,两处寨门均被水浸,若要走入其内,需涉水而行。 路边,进上的地头老爷国王庙。 进上老寨。 寨东的隆祖公祠追远堂。 寨南的景云祖祠善庆堂。 进上老寨西门外。 西门前的路桥。 西门内,创裕居,即创裕公室,即十六世景云娘房公室。 三间二进的十六世景云祖祠善庆堂。 祠内,大厅龛眉横坊两侧悬有副魁、武魁匾额,是溪南周氏诸多祠堂都有的。 老寨东侧的十六世隆祖公祠追远堂。 东门内。 东门外,村民来此涉水拜伯公。 寨内北侧,百鸟朝凰大型建筑群。 主座,七间三进的大屋。 八世吉修公,善营生而致富,家产颇多,民间有骑马巡田的说法。吉修公热情好客,每日家中高朋满座,也不乏三教九流之高人。一次,一位风水先生提议,吉修公有福相,当修一座百鸟朝凰为居。吉修公正有此意,遂带先生勘查附近田园,后选中浮水莲花地的进上寨内北侧。及后,由先生设计并安排展开建设。二年时间,百鸟朝凰已见规模,吉修公甚为得意,然却发现全建筑只有九十九个门,并非先生说的百鸟(门),一次忍不住开口问先生,先生却道自有安排。入秋,吉修公百鸟朝凰基本建好,问先生何时进宅,先生地头思索许久,说上马日最好,到时自有安排!过几日,两年未归家的先生告假返家,离开前告诉吉修公,百鸟朝凰现已基本完工,只等天时!并一再告嘱,进宅要待吉日吉时,千万不能差错,一定要等他回来再做定夺。十月,百鸟朝凰全部完工,先生没有来。十一月,先生还是没有来。有村人议论这是驷马拖车而非百鸟朝凰,吉修公开始不在意,慢慢的开始有些烦躁,后多次听了驷马拖车,心头一动,先生所说上马日,这驷马拖车不就是上马嘛!于是乎,吉修公觉得是天意成全,可以在年前入宅了,越想越乐,把先生临走前的话给忘了。不久,吉修公择吉广发帖,是日,喜炮雷动,吉修公在百鸟朝凰内酒席宴请亲朋。开春,先生来了,过了寨桥进入寨内看到百鸟朝凰大门张灯结彩,顿感失望,也不待通报,直奔大厅。厅上,吉修公正与客在喝茶,见先生到来,急忙迎接。先生嘘了一口长气,对吉修公说声对不住。接着又说,百鸟朝凰,是在驷马拖车的基础上做多方面改造设计升华,设九十九个门,而留一门,是玄学方面的构思,玄学上三德,天德、地德、人德,也谓之三才!此三才聚,便是天门!合这日成就百门之数!可这日子不易遇,故而要耐心等待,没想周公心急。而所谓百鸟朝凰,即百鸟朝聚敬贺之意,需幽静,不可喧哗,不可火炮之声、药味之气。就这二项,百鸟朝凰的天地灵气已经致伤……相传,由于百鸟朝凰进宅时竹炮声响,百鸟各自飞去,所以后来吉修公的后裔多分创外乡,有竹头、里湖、下架山、社前等等十多个村寨。(按周光祥阿伯所提供资料编整) 四点金内祖室。 进上东面的基督教会溪南堂。 进上学校。 村南村道。 溪南与桥光的交界处。 湖埔、柿柑园 溪南村的正南面,即村道梅棉公路的南端,是一处叫湖埔的自然村角落,据资料而知,其为村中较为早先创建的寨,不过如今此处的寨局并不古老,古老的仅是其地名。湖埔位于新、老梅园的西南侧,进上的东侧,其南与桥光村接壤。湖埔有一个坐北朝南五街四座的寨围,据介绍,其寨内西街首座四点金原是一座名大简庵的庵堂。村道的西侧有个路口通往柿柑园,里头有一个坐西北朝东南的寨,寨内三街五座建左右后下山虎围厝,内埕前设有寨墙,东侧有朝南寨门,门前边上有一座伯公庙,门前有一口不规则圆状池塘;寨内主座是三间二进的财祖公祠,列溪南周氏第七世。 湖埔。 大简庵。 柿柑园村口。 寨前,路边有一座伯公庙。 柿柑园寨内主座,三间二进式的七世财祖公祠。 柿柑园寨前池。 走访大坝北端及其相邻梅塘镇安仁村之行,是源于仙耘村人伟峰兄的推荐,顺着也劳其推荐找位溪南村人来带下路走走溪南村,伟峰兄推荐了海林影视的海林兄,不过由于海林兄业务繁忙,后来另外推荐村里一位七十二岁的周光祥阿伯来当导游。开始,我怕阿伯有点年纪,会受不了户外炎热的天气,没想海林兄说,阿伯比你还强壮!而且对村里古村之事了如指掌,除了他,再难找第二位合适的人选了!我想,那行吧。真没想,阿伯真行!阿伯不但为人热心健谈,体力充沛,对村里的各种典故几乎无所不知,且用手机打字将其所知撰写了许多篇章印刷成本,目前还保持继续探究补充中!这一天走下来,阿伯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和启发,还提供各种信息资料以供这溪南村系列图志的文字参考编整,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感谢伟峰兄、海林兄的推荐。这些年来,闲时就喜欢写写整理下看过的那些人事,做做记录,终于前面到了第篇,这一篇则是第了!好快,有点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这是今年第二次村落之行的第十一篇图志,仅以为记,如上。本图志为原创采集,一字一图均为辛苦所得,若确有需转载文段、图片,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未经同意,普宁本地网站请勿转载,特别谢绝文字文段剽窃式的转载。完。声明本作品为荣誉出品。非商业性质,仅限于网络分享与交流之用,请勿恶意歪曲传播。若有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的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性抄袭。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作品中原创图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由于是本篇图志内容多为人文照片,免不了拍摄到人物肖像。如若由此造成不便之处,本人深表歉意,敬请联系本人将照片撤下。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zbc.com/ggx/131699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