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柑普茶,听良溪故事
“烟雨迷蒙,细风清冷,一抹绿苔攀上昔日的朱门。离人的愁,归乡的魂,一口古井静漾历史的余温。书香依稀,廊转巷深,一笔描不尽转眼散落红尘。” 地理、人口: 良溪,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部,原属新会(市县)所辖,有“新会北大门”之称,面积7.56平方公里,下辖良北、良中、良东、佛宁、大亨、北坎6条自然村。常住村民约多户,多人,其中,80%是罗姓,少数是谢姓和何姓。 根据年的侨情调查,良溪旅外华侨华人有人,港澳台同胞人,旅外乡亲总数达人,比居家人口还要多。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 历史: 良溪古村开基久远,南宋绍兴元年(公元年),罗贵率领6姓97户,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良溪,繁衍至今已近千年。 罗贵率众南迁,是继南雄珠玑巷之后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南迁活动,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耕作技术和文化,为珠江三角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子孙繁衍不息,构成珠江三角洲居民。 五大转折: (1)南宋末年,由于天灾地劫,难民大量南迁,珠玑巷人满为患,始祖罗贵带领6姓97户浩荡南来,扎根良溪。 (2)明代洪武年间,村人逐步修建水坝,减少洪涝灾害,良溪遂开始成建制地修建道路和房屋,村落规模逐渐扩大。 ()道光年间,村人罗奇生率先赴南洋谋生并发迹,并形成了出洋劳工、致富归乡的模式。如今横亘村落、山林的石板路也于当时筑成。 (4)建国后,由于城市化发展、劳动力外迁,侨资的一度阻断,良溪的商业繁荣景象悄然褪去。 (5)近年,良溪的遗产保护和开发项目方兴正艾。 人物: 良溪历代英才辈出,如南宋迁移领头人罗贵,清代道光年进士“粤东四家”之一的罗天池;道光十五年恩科解元罗芳;新加坡开埠“七家头”之一的罗奇生;武举人罗始麟及近代画家罗艮斋;清末国内第一位运用“安布罗”摄影技术拍照人像的摄影师罗以礼等。 文化: 明朝初年,良溪村周边生长着许多蓢草,因此,良溪初称“蓢底”。后来,蓢草逐渐被灭,遗有溪流,又因溪水养育一方人,遂改称“良溪”,意为“良才大用,溪水长流”。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俚语——“唔使问阿贵”。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可以自己决定,就无须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出自我们的先祖罗贵带领众人从南雄珠玑巷南迁的途中。 良溪人的先祖来自中原,古村有着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同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近代,大量良溪人飘洋过海谋生发展,接受了海外文化,形成独特的侨乡文化。 建筑: 良溪背山而筑,面水而居,成弓箭形,其建筑以砖木为主,精雕细刻,灵秀而端庄。 村里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大量清代到建国初期的建筑物:祠堂、庙堂、贞节牌坊、明清古民居、商铺、护村墙、碉楼、古道、码头等一系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 “镇东楼”、“镇北楼”,耸立在良溪村东、北两端的两座别具特色的碉楼(村民俗称炮楼),建于年,为钢筋混凝土建筑,高约10米,为圆柱体,墙身厚实,除了几个射击孔外,几乎全封闭,酷似碉堡,朴实无华,坚固实用,其功能是防盗匪抢劫。 “节孝流芳”牌坊,位于良东村。建于清乾隆元年(年)。牌坊为砖石结构,砂岩基座,水磨青砖砌青水墙,面阔.2米,中为券拱门,门高2.2米,宽0.95米。正面坊额上阳刻“圣旨”,下为横匾阳刻“节孝流芳”四字,上款“乾隆元年丙辰季冬吉日”,下款“旌表节妇罗门吴氏建立”。牌坊背面坊额上浮刻“恩荣”。 罗氏大宗祠,位于良北村,又称贵祖祠。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年),乾隆二十八年(年)重修,嘉庆七年(年)重建。咸丰元年(年)又进行一次较大重修。宗祠占地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抬梁式木构架。大宗祠面宽三间,三进三厅,空间高大,气宇轩昂。石柱上的一幅长对联,道出了古人迁徙的经历以及古村的历史: 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 开基蓈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 始祖墓,位于良溪苍下风山。墓原为泥坟,坟茔较小。后经历代子孙修建,特别是嘉庆十五年(年)重建后,始祖坟的规模同现在的一样大,并改用花岗岩石砌筑,建有平台供拜祭用。“文革”时遭破坏。年按原样建成。为三合土花岗岩围砌,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墓堂呈圆形,花岗岩砌后壁三层。据罗氏族谱记载,罗贵坟实为衣冠冢,埋葬有牙齿、头发、指甲、汗衫等遗物。祭扫始祖墓已成为良溪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部堂,位于良东村。堂前高高耸立着两根华表式的汉白玉的柱子,上刻:“屹尔高擎显英风之凜凜,巍然峙立表正气之腾腾”[嘉庆戊辰(年)孟春吉旦立]。五部堂原为良溪村罗、叶、胡、廖四姓之神庙。五部堂融合儒释道文化,是良溪村传统的“法庭”所在。解放前,五部堂的民俗文化节以正月十五花灯节的“抢花炮”和各姓抬着堂内的小菩萨前往演戏场“看”大戏,最为热闹。解放后,“抢花炮”因不安全、“菩萨看大戏”因有迷信色彩而被取缔。 韫石堂,堪称古建筑民居群最富丽堂皇的私人住宅,是村中保存最完好的清末建筑。韫石堂坐落在一排沧桑的民居中,屋子的结构是传统的岭南民居风格,中央大厅的屏风及左右房门都镶着由红、橙、黄、绿、蓝5种颜色拼成五彩透光的玻璃。屏风和窗棂上则镶嵌着精巧别致的雕花玻璃或者雕字玻璃。(进士井) (护村墙) (村道) (旧牌坊) (古商道) (罗氏旧宗祠) (仓库) (青云巷) (梁真君庙) (护村河) (村后牌坊) 节日、特产: 良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至今还保留着正月十五枪炮头,农历六月十三梁真君诞,十月一日舞火龙等民间习俗;广为流传的罗贵南迁和梁真君传说,罗天池始创柑普茶等等。 (传统劳作) 定位: 良石巷道,青砖石瓦,古风犹存。年良溪古村被省历史学家誉为“后珠玑巷”。年9月被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古村落”称号。获选“中国最美村镇”。 良溪古村落具有多年的历史,文化遗存较多,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珠玑巷关系密切,值得保护与开发。 现状: 长期以来,良溪村缺乏完整系统的历史文化管理保护,缺少充裕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的保育,缺失对村民文化认同感的塑造和呈现,导致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和破坏。因而,保护良溪,责在政府,度在专家,重在村民,利在全民。 (1)旅游项目一直“嫁”不出去: 良溪古村旅游建设开发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万美元,规划面积9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古民居、古建筑修缮,街道、护村墙、护村河整修,岭南文化、后珠玑巷文化整理以及村落的对外交通,打造以良溪为主的古村落聚居区,作为岭南民居村落文化观光休闲旅游区和城市休闲旅游圈的有机组成部分。 招商要求,必须有实力有经验的且有这方面文化兴趣的单位才可以经营和打造这些古村文化。但是,项目推出后,有人电话咨询过,但积极反应甚少。 目前古村落文化挖掘的深度、力度不够,而且包装欠缺、推广未够。如此大笔的投入,必须考虑回报,平衡各方利益。招商难主要是投资商会考虑利益问题,如果都是由开发商理顺与民村利益等问题,要作补偿,有人觉得不划算。 (2)保护与经济发展可否同进退: 近年来,良溪古村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条例,古建筑受损严重。据了解,现在的古建筑群有70%空置,导致不少房子成了危房,木质房檐木和部分墙体坍塌。伴随着良溪名声鹊起,窃贼也闻讯而至,将无人居住的老屋家具搜掠一空,甚至几百斤重的门板也不放过。 除了古建筑受损外,近年来村内的新建建筑的风格与空间格局不统一,也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古村的风貌。 面对这种情况,年,江门市蓬江区制定了《良溪古村旅游文化总体规划》、《良溪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并在两年时间里,区、镇两级共投入万元对良溪古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罗贵广场、村史馆等一批建筑,使古村落的卫生环境较此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整个村落显得古朴而安静。 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良溪的人居环境、街巷格局、民居风貌、祠堂建筑及其它历史遗产,突出良溪村后珠玑巷的历史文化地位,当地又着手编制《江门市良溪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然而,该规划中“异址建新村,迁走原住民”的设想,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各方争议不断。 措施: 实践与理念,缺一不可,既需要政策和经济上有形的保护,也需要文化和学术上无形的支持。 目前,罗氏大宗祠、始祖墓和“节孝流芳”牌坊已是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前,第一位重要的工作是要制订一个保护规划,对良溪古村落实施依法保护,充分利用了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整合华侨、乡村、建筑三大元素”。 第二,根据财力条件,先对濒危文化遗存进行修复,村里出土地,政府出政策,投资商掏钱,和村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这样才有共同的利益基础。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良溪,一方面制定宣传策略,提高知名度,通过权威专家或机构认可和号召,提升古村的价值和档次;另一方面探索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宣传方式和形式,运用现代科技和多媒体,在纸媒、影视等各个领域广泛传播。 第四,保护好村容环境及卫生,使人们喜欢来良溪参观游玩,将原住民完全迁出另建新村的建议并不可取,这样的做法只会让老房子更加迅速地衰败。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发展旅游重在人文,游客想要看到的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而不是几个空房子和千篇一律的景象。一个成功的保护规划,是让村民回到老村、开发老村。 第五,广筹资金,扩大道路、食宿等基础设施,方便游人进出,为做到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进退,古建筑可进行适当修缮维护,做成民宿、咖啡厅、茶馆之类的,不仅可以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老房子,但要注意房子的使用程度,切忌“翻旧如新。另一个重要的做法,是要发动村民参与,增强村民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护现有建筑,让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村民既是房子的主人,必会好好保护。 “炊烟袅袅,禾雀声声,一曲唱不完已是暮霭黄昏。美哉,这一落古村,看不完的人伦。八百年风雨,八百年爱恨,八百年沧桑良溪的根。” 图文整理:一和 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支持! 北京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zbc.com/gzp/131636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