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柑,就要懂得根系的学问和三个生长高峰期
柑桔根系从不同角度来看有所不同,正确认识根系的情况,才正确施肥和加强管理,更科学施肥。 1.1垂直根与水平根 从柑桔根群整体结构上看,分为垂直根系与水平根系(沿主干任何一个纵剖面根群的正面分布)。以地平线为横座标,根束在30°夹角以内分布者为水平根,35°-90°内向纵深分布者为垂直根,即以30°-35°为分界线。水平根系按分布深浅,又分为面层根(分布于表土下30厘米以内)及深层根(表土下30厘米以下)。 根系与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关系,一方面垂直根如早期抢先发育导致地上部徒长延迟开花结果;反之,水平根发育良好,形成根网,有助于地上部较顺利地向生殖生长转化。另一方面,地上部幼龄树枝梢合成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生长素类)首先满足了垂直根的需要,促使其迅速向深土层推进,形成早期发育优势,相对抑制了水平根系的发育,直至垂直根受深土层不良条件限制,加以地上部分枝级数递增,树冠迅速向四周扩展,水平根系相应逐步发育,进入生长高峰形成根网。当幼龄树地上部代谢产物下行运输受阻,或因各种原因地上部急剧衰退时,首先受害较重的是水平根系,然后才是垂直根。成年树在地上部下行运输受阻的情况下,受威胁较快而重的是垂直根系。 在发育早期,垂直根系自然分枝能力较低,即使在人为干预下(如切断、培肥等)也改变不大,同时所发新根又多为生长根,较少萌发吸收根。水平根系则相反,表现有较强的分枝性,也较易诱发吸收根。发育后期,差别更为明显。垂直根再发能力大大下降,水平根在人为干预下,只要地上部生长正常,是具有不断分枝能力的。 水平根系以表土下30厘米为界,进一步划分为面层根及深层根,这一划分反映了柑桔根群对旱、涝、冷、热季节的适应性。春季多雨季节,表土30厘米内土层为根系活跃层;高温、秋冬旱、冷季节,根系活跃层则转移至30厘米以下的深土层。 如幼龄树生长前期,在大穴大壕沟深翻改土情况下,水平根系可向垂直根系方面转化,反之,垂直根系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根系的幼龄发育阶段)也能逐步向水平根方面转化。这种互相转化在根群控制和培育上有很大利用价值,也为根群的培育措施提出了依据。 水平根有较大可塑性,垂直根则反之,甚至有较强的顽固性。然而垂直根的顽固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曾将一些半年生橙树的垂直根系挖出,自身成束打成一个大结,半年内虽然仍会萌发大量纤细的垂直根群向下继续伸展,可是一年后已见水平根网迅速形成,一年半后则迅速增粗。此时打结后所发垂直根群已收缩不发育。从生理上来看,尽管垂直根并未直接转化为水平根,但整个根群的生理特点已向水平根方面转化。 1.2生长根与吸收根 柑桔的初生根系,除实生苗的胚根外,可分为生长根和吸收根。 生长根挺直饱满,粗约1~2毫米,在不良环境下,特别是在粘结土层、干旱环境则较纤细。在良好透气条件下,长可达30厘米左右,一般在5~10厘米间。生长根先端多不分枝,约占总长60%的中后段,则呈不同程度分枝。在营养条件良好的环境下,能同时萌发吸收性分枝根。壮旺的生长根束的分枝小根,往往出现平行生长的弱生根。生长根伸长快而皮层木栓化较慢,未木栓化前的新鲜根段呈雪白色,只有在嫌气情况下表现淡蛋黄色,且欠光泽。在生长根继续伸长的过程,后段已老化部分的小侧根,3-5个月后逐渐死亡自行脱落(根系自疏)。自疏快慢,因营养条件好坏而定。小侧根自疏后,其根轴则逐渐转化为永久性的输导根系。 吸收根弯曲,不很饱满,较纤细,粗度在1毫米以下;在壮旺生长根后段萌发者较粗壮而弯曲较少;分枝根较强。单独萌发为吸收根束者则较纤细,弯曲成团如网状,分枝根更纤细密集,色白而带透明,与生长根相比,色泽较浅而欠光泽。发自永久性输导根上者,则有较明显主轴,木栓化较快,一般半月内外已见木栓化迹象。在土壤条件较优良的情况下,整个根束可发育为寿命较长的过渡性永久性根。 这两类初生根因生理特性各异,萌发条件和发生部位也不相同。生长根除自然萌发于新根先端或幼龄根的前端外,还大量发自机械伤口(如改土断根和害虫伤口等)。吸收根则多在速效养分丰富的、尤其磷钾充足的肥层,自永久性根段萌发。旺盛生长的新根段,永久性根断口极少发现这类根。 1.3输导根与骨干根 相对于初生根来说,它们都是永久性根,是生长根发育演化而成。 生长根不断向前伸展,其后段便逐渐木栓化、木质化,不断增粗,便形成了输导根。初生生长根自表皮脱落,发育成5~10毫米粗度的典型输导根,约需一年时间。增粗快慢,视营养状况而定。适时断根,能加快增粗进程。据观察,每年秋梢前断根,把去年秋冬发育起来的新根去掉,既有利于促发分枝,形成根网,也利于基部增粗,早日形成强壮骨架。 骨干根为输导根进一步增粗而成,为根群的骨架。壮旺的骨架,是强壮树势的特征。然而它的过早出现却又是顽固空怀树的根源。早结丰产栽培上,要求骨干根在第三、四龄后始迅速增粗。办法是早期不断断根,促进多级分枝,抑制其增粗速度。一年断根一次,断口粗度都在6毫米以上,增粗速度就不显著了。至丰产期以后,增粗速度有所下降。骨干根自然发根力极低,且多萌发吸收根束,少发生长根。人工切断时,粗3厘米以上的骨干根,已难萌发大量新根,甚至不发根而切口枯死。这样,输导根与骨干根的区分(指成年树),就可以粗度3厘米内外为界限。促使骨干根萌发新根的办法是刻伤或环状、半环状剥皮。据试验观察,半环状剥皮后1个月左右,已能萌发出长约3-15厘米的新根数条,且均为茁壮生长根。这就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更新根系的途径。 骨干根分布均匀,不仅有利于地上部有力地固着于土层中,而且它又是水平根网向四周均匀扩展,充分占据土层扩大吸收面的基础。因而定植后主动培育水平根网,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通过层层断根,不断培育新根群,迅速增加输导根的比例,推迟骨干根的增粗速度,也就为丰产稳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1.4特殊根态(徒长根和竹节根) 徒长根是指在长度、粗度方面其生长率相对地比同类型其他根束为大。水平根的徒长性在定植第1年末已开始露头,第2-3年突出表现为长度的异常增长。随着地上部进入挂果期,水平根伸长上的徒长性渐次收敛,至盛产期则代之以增粗方面的生长。但当垂直根系受到土层的抑制,早期发育不起来,此时个别水平根便会在第2-3年间以迅速增粗的形式生长。因这类树也易受根系旺长的影响而迟迟不能进入丰产期。垂直根的徒长性,首先表现于条数众多的根束,齐头并进向深土层伸展。其中尤以椪柑为甚,多至15-18条以上,甜橙则在12条左右。 随着垂直根系受到深土层不良发根环境的抑制,徒长性有所收敛。一般在定植后3-4年,转而为根径的增粗。其增粗速度仍比水平根系为大。至5龄以后,便让位于水平根系。 徒长根破坏了根群的合理结构,严重障碍了地上部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尤以垂直根系的徒长为甚。 新生嫩根先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初步认为是温度剧变),生长受抑制,出现间歇停顿,表现似竹节一样的细根,称之为“竹节根”,除这两种异常的根态外,还常看到一些曲折状、卷须状、瘤状的细根。前两者由于粘结土层的挤压、抑制所致。后者起因不明(疑为线虫为害)。 二、柑桔根的愈伤与发根力 有人认为,柑桔根群娇嫩、易烂,不敢触动。曾观察过一些断根在土层中残留部分的生长状况,发现即使是离体一段时期仍能继续生活,并能发根。可见柑桔根的生活力是很强的。还观察到不少伤断不几天的根段,便能迅速萌发茁壮新根。在还未木栓化的新鲜嫩根断口,完全未见愈伤组织,也发现能萌发正常新根。可见发根力与伤口愈合无关。 这些发根现象给生产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只要不是在积水或肥料过浓及不腐熟的情况下,根断伤能迅速恢复生长。压绿改土时不必将断根口剪齐,一些局部切伤处,发根反而较快且壮。环割或局部切割骨干根,可作为诱发新根的手段。定植柑桔苗,只要具备疏松透气土层,即能诱发新根。 三、根系三次生长高峰期 柑橘的根系在一年中主要有三次生长高峰,在华南地区通常的情况为: 1)发春梢前根系开始萌动,春梢转绿后根群生长开始活跃,至夏梢发生前达到第一次生长高峰。 2)随着夏梢大量萌发,在夏梢转绿、停止生长后,根系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 3)第三次生长高峰则在秋梢转绿、老熟后发生,发根量较多。 树体贮藏的营养水平对根系发育影响重大。如果地上部分生长良好,树体健壮,营养水平高,根系生长则良好。反之,若地上部分结果过多,或叶片受损害,树势弱,有机营养积累不足,则根系生长受抑制。此时即使加强施肥,也难以改变根系生长状况。因此栽培上应注意对结果过多的树进行疏花疏果,控制徒长枝和无用枝,减少养分消耗,同时注意保护叶片,改善叶片机能,增强树势,以促进根系生长。 原文作者:区元悫,广东省南海县农林局。文章发表于年2月《中国柑桔》,略有删改。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里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zbc.com/gzl/131641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