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大年初二

林老师要和我们分享什么

新会年俗呢?

小编

林老师新年好??

林老师

小编新年快乐??

小编

林老师,今天是年初二,还有什么新会年俗跟我们分享吗???

林老师

哈哈,本周《新会风物》我就和大家说说在新会年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桔。

今天(2月17日)大年初二,新会传统民间习俗是清早“开年”,各家各户“劏鸡浮圆糍”(俗语,杀鸡和做汤圆)拜神祀祖,而供品中一定还有桔果。

柑橘(桔)之乡新会,年俗离不开桔。一个小小的桔子,在新会年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开年》By青藤

紫筠

新会人惯写俗字“桔”

桔即“橘”。橘(jú),果木名称,常绿乔木,果实为橘子。“柑橘”“橘子”是现代汉语规范写法、《现代汉语词典》的标准词条。但是,对柑桔之乡的新会人来说,一来古代所称“橘”包括了现代柑、桔、橙、柚;二来粤语及新会话橘读“骨(gued7)”音,与“桔(ged7)”音不同(但沙堆话音比较特殊,声母gu的字亦念为声母g,“骨”亦念成“吉”,说“骨气”外地人听来是“吉气”);三来是“橘”字笔画多,因而写作俗字“桔”。这个地方习惯由来已久,明、清的几本《新会县志》、清末《新会乡土志》都写作“桔”。其实,《现代汉语词典》也说:“‘橘’俗作桔。”我们写“桔”也无歧义。

新会是桔的产地

新会是公认的“柑桔之乡”,新会陈皮名传遐迩,柑桔产量大,品种多,还有野山桔。缠龙山桔(又称蟠龙山桔)是天然独特品种。年桔是一大品种。

新会种植柑桔橙是传统,柑桔场很多,桔历来是大宗输出农产品之一。现存最早的县志——明万历《新会县志》“特产”有记载新会产柑、桔、橙、柚和山桔。《江门市志》说:“柑、桔、橙资源一向来自新会。”又据清光绪三十四年(年)的《新会乡土志》记载,由于桔“不畏风雨霜雾”,“收成桔比柑丰”,“果能耐久远销”,因而“业此者,每获大利,邑中新营果园每植之”。

年版《新会县志》记:“新会年桔分铜罗底、油身桔两个品种,其中以铜罗底桔果型最大,甜酸适宜。春节前,以带叶的铜罗底桔在港澳地区最为畅销。”

新会甜桔中,还有引入阳山桔(原产阳山)品种,今崖门镇号称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阳山桔种植基地之一。

桔成为“吉”的物化

在新会年俗中,因桔与“吉”同音,被喻为吉祥——预示好运的征兆、祥瑞,吉利——吉祥顺利、平安。清代李调元说,“粤东(注:粤东即广东)呼‘橘’皆曰‘吉’……写‘橘’为‘桔’”。

人们喜欢讲“吉言吉语”以祝福,如大吉大利、吉祥如意、良辰吉日、吉人天相、吉星高照等,“利是大吉”成为口头禅,还有调侃的俗语“利是大过柑”(因为柑要比桔大)。

小年夜祭灶、除夕拜白公、年初二开年拜神祀祖的供品中,也必有金红色的年桔,用桔来表达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兴旺发达、平安大吉的期望。

挂桔、摆桔

新会人在装扮一新的迎春家庭环境布置中,桔是必须品。

在家门口贴上新楹联的同时,还在门楣上吊挂桔果,象征吉祥。新会儿歌有唱:“……十月食柑晒陈皮,十一月甜橙甜过蜜,十二月年桔挂门楣。”

传统是在厅堂中有个新年“主摆设”,放一大棵吊钟花或桃花,插在大花瓶中,用水养着。吊钟花有金钟、银钟,寓意金银漏屋;桃花表达春意,寓意长寿、青春、好运。枝头上挂满了红红的利是包、金灿灿的桔果,寄意发财、大吉。还有人缠上星星灯,夜晚亮灯。

改革开放后,又有用特大的盆栽四季桔为主摆设,用红纸包盆,绿叶扶疏。四季桔枝头果多,象征新的一年四季吉事多多。

这种家庭春节“主摆设”,类似西方人新年的圣诞树,但更加喜庆、热烈、好意头,非常好看,富有地方民俗特色。

此外,还有在家中多摆放几盆小盆的金桔、四季桔,装扮屋内屋外,大增喜庆、热烈、祥和的新年气氛。

顺便说说,在春节过后一段时间,盆栽四季桔的果子就会脱落。笔者经验是用砂糖水雾状喷洒桔果和枝叶,每周以此来补充桔树的糖份损失,这样能保持叶色鲜绿,挂果数月不落,甚至延长至端午节后。

送桔

由于在新会年俗中,桔成为“吉祥”“吉利”的物化,因此在春节走亲戚的新年礼品中,也就少不了桔子。一般是在拜年礼品篮(袋)中,再放入一双桔果,寓意“吉利”,送桔就是“送吉”,把吉祥送上门,而受礼得到桔子的,就是“得吉”。同样,受礼要“回信”(回礼),表示有来有往,也在回礼中放入一双新的桔果,回表吉利之意。这样,大家都收获了尊重和情谊。

年初,中央电视台《中国年俗》节目组来江门采访摄制年俗节目,笔者专门向导演推介了此俗,于是央视在罗坑镇石咀村一户人家中拍了“送橘”并播放。片中还录了中国民俗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萧放教授对新会这一年俗大加赞扬的点评:“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特别符合我国民间社会的伦理文化。这个礼物看着好像不多不少,一个篮子转来转去,都是这样,它转过以后,亲情关系、乡邻关系更加和谐,更加润滑。”

▲点击播放央视《中国年俗》“送橘”片段

送桔的习俗,读清末新会诗人黎璧湲作的《冈州竹枝词》,就知道这种风俗的历史久远了:

“黄橙丹桔玉苞含,出市还留正月柑。

小婢拖鞋行纥榻,家家挑送贺年篮。”(注:纥榻,象声词)

清代李调元也说:“凡相馈遗橘。”凡互相馈赠,都送桔。

吃桔

年桔是春节期间“着时”(新会方言,适时)的水果,清新,甜爽,开胃,消滞,一般人都喜欢,尤其是春节期间吃了很多油腻食物,就很想吃桔。桔果不易烂,除非压“淤”,容易存放,家中一般多备年桔,亲戚朋友来访时,往往随手剥桔子来吃。

有个“新会特色”的“碛年鲮鱼”,拌新鲜桔皮切丝来蒸吃。春节前做的“碛年”(压岁,碛新会话音“泽”)鲮鱼,放到年初二已属“跨年”,也是连年有余的寄意,做“碛年”鲮鱼时,煎之前加点盐腌咸,到蒸食或煎食时放葱、芹菜、大蒜、鲜桔皮等佐料调味,谐音寓“聪明”、“勤力”、“好打算”、“吉利”,连续吃肥腻多了,用这道咸菜下饭开胃。

金桔的果子最容易落下,摆放至节后,可摘金桔果子浸“金桔糖”来喝,营养价值高,能医治咳嗽。

几句“桔”的方言俗语

“混桔”(混橘)。此是粤语词,是糊弄的意思,也与年桔(橘)有关。原意是“运桔(吉)”,春节拜年时互相送年桔,取谐音“吉”即吉利之意。桔子运来运去,即“运桔(吉)”,实质上徒劳无多得。日常用作比喻,如“攞我来运橘嘅”(这是耍我的)。汉语“混”有胡混、混蛋的词一义,北方话也有“混人”“混儿”“混子”等语,因此衍化为“混桔”,也有人写作“混吉”“运吉”“混橘”“运橘”。新会方言延伸指那些胡混不做正事、不靠谱,甚至是骗人的,“距个人简直係混桔嘅!”

“得个吉”。如“一年到光做来做去得个吉”。本是“做来做去得个空”,避“空”与“凶”同音,故改用“凶”的反义词“吉”。

“利是大过柑”。本是“利是大吉(桔)”,因为柑果要比桔果大,故有此风趣的说法。

“箩底橙箩底桔”。包装运输柑橘,今时多用纸箱,而过去传统多用竹箩,箩底下层的果最容易被压“淤”(果“淤”指出现坏块)。另一方面,卖果至最后剩下来的常常较差——“箩底橙、箩底桔”,即货尾,无人想要的。俗语常比喻群体中最差的人,如学习成绩差生。人们多用来自我揶揄,而一般少用来骂人。

以上“桔”的新会方言俗语似乎是贬义的太多,没有年俗中桔的“吉意”,不过说说也无妨。

最后,祝大家开年大吉!生活像甜桔,美满滋润;事业四季桔(吉),春夏秋冬吉事连连;家家多年桔,年年吉!

插画By青藤

紫筠

运营丨新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作者丨林福杰

编辑丨阮晓雯

责任编辑丨陈长灿

监制丨夏景星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zbc.com/gyy/gyy/131759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