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食,喜欢在餐桌上摆设许多形色感人的食品,俗称饤饾[dìngdòu],又称饤坐、饤食,意在显示饮食的精美和食品的丰盛,同时又能够刺激食欲。饤,古作钉,意思是将食品放置在食案上;饾,古作斗,表示层层累积。食家常用二字组词,于是写为饤饾,也有人写作饾饤。隋人《食经》记载:“五色小饼盛盒累积,曰斗饤,今曰春盛是也,因作饾饤。”看来,古人饮食设饤饾,习俗已相当久远了。 成为饤饾的食品一般不直接食用,仅作观赏,所以,古人又称此为看食、看席。《通雅》记载:“看食,今人列围桌上者,古称钉坐,谓钉而不食者。唐刘远人目为钉坐棃。”以饤饾为看食,显示豪华盛筵,自唐朝时已经十分流行。《卢氏杂说》记载:“唐御厨进食,用九饤食,以牙盘九杖装食味于其间,置上前,亦谓之看食。”这里所说的牙盘,曾有人释为色白的食具,但也有人解释为饤饾在食盘中的排列。程大昌《演繁录》记载:“看食钉坐,如今粘果高卓牙列在前,谓之牙盘。”无论如何,唐朝御馔所陈列的饤饾食品达九盘之多确是常事,当然,这是当时帝王进食列案的规格。 自唐朝之后,食案上陈列的饤饾数量不断增加,有时能够充满一桌,所以古人又称此为看席。王应麟《玉海》记载:“今俗燕会,粘果列席前,曰看席饤坐。”这是指宋代的看席,当时饤饾陈列虽多,却与食用的菜肴同聚于一桌。但是到明清时期,由于饤饾食品更为丰盛,已有豪富之宴分设两席,饤饾独占一席。《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宴享大宾,一吃席,一看席也。”饤饾食品的排设,到此可谓登峰造极。 古人制作饤饾,采用的食品极为丰富,但概括起来,可分为水果类和面食点心类。此外,像果仁、鲜花、蔬菜和其它烹饪食品,均可以置于饤饾之中。晋人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说:“人面子仁,南海用为饤饾。”这是最早见于史籍的饤饾使用物品。在古代的饤饾食品中,瓜果李桃等果品最为常见。如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云:“烹鸡庖兔下箸美,盘实饤饾栗与梨。”这里点明梨和栗子这两种果物。又《次韵和刘厚甫紫微过子饮酒》诗云:“乳羹芼紫莼,密果饤于瓜。”说明饤饾中常用瓜类水果。高启《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云:“一席盘饤梨与柑。”此际又见柑桔作饤饾。由于水果类的食品在饤饾中甚称大宗,所以又有人称饤饾为“果钉”,如宋祁《益部方物图》记载:“海红豆,蜀人用为果钉。”可以说,凡能得到的果品,古人都用来制作饤饾。 除果品之外,其它品类的食物也都博采精选于饤饾盘中。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石榴花……并花实折饤盘筵,极可观。”汪元量《幽州除夜》诗云:“壶倾卯酒杯浮粟,厨出辛盘饤簇花。”说的都是以花入饤饾。另如马祖常《和王左司竹枝词》诗云:“盘蔬饤饾芍药芽。”金涓《对客》诗云:“午饤新韭,秋厨活脍鲈。”又强调了饤饾中的蔬菜品种。更有心灵手巧者,制作饤饾时极尽烹饪雕琢之能事,创造出人物造型式的饤盘。如震钧《天咫偶闻》就记载:“都门风土,……饤饾盘内,闺中人或以枣泥堆作寿星、八仙之类,交相馈遗。”应该承认,饤饾看食,从最原始的食物累积堆列开始,发展到食品雕刻与造型的境界,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食品中的一大奇观。 既然饤饾食品主要是为了欣赏,那么,在堆集和制作饤饾中,人们自然要格外注重所选食物的形状和颜色。瓜果、鲜花之类的物品之所以占据饤饾中的主要位置,关键在于其形状和颜色俱佳。正是如此,古人制作的饤饾十分美观。刘宰《走笔谢王去非遣馈江鲚》诗云:“饤饾杂青红,百巧出刀匕。”就指明了饤饾的特色。 古人制作饤饾,就是一般性的堆积与陈列,也讲究食物的排放次序和造型,因此,我国古代的饤饾千姿百色,光彩映人。范成大《分岁词》有云:“地炉火暖苍术香,饤盘果饵如蜂房。就中脆饧专节物,四座齿颊锵冰霜。”形容饤饾摆置如蜂房一样密集和整齐。金朝时,北方人制作的饤饾曾被南方人格外赞赏。南宋周燀出使金国,在泗州见到一种果饤。他在《北辕录》中记载:“旋供晚食。果饤如南方斋筵,……其瓦栊、桂皮、鸡肠、银铤、金刚镯、西施舌,取其形,蜜和面油煎之。虏甚珍此。”这种饤饾,实际上是各种食品和烹饪食品的雕集。而上面所说的“金刚镯”,是金朝常用的一种饤饾方式。周麟之《海陵集》曾记载:“燕京……饼饵之类多至数十种,用大盘累钉高数尺,所至供客,赐宴亦用焉。一种名金刚镯,最大。”可算是我国古代的饤饾之王了,由此可见金朝人的巧思别创。与南宋不同,金人所制饤饾,并不仅仅陈列,一般是欣赏完了,再把它吃掉,这在饤饾方式中最为实惠。 饤饾的目的在于陈列、美观和欣赏,然而,宴会散后,最终还要把这些食品分散,或是吃掉,不可能任其腐烂。在一般情况下,客人不食饤饾,主客共同欣赏,客人走后,主人也就随意用食了。饤饾最终成为食品,结束它的陈列作用。 文中图片为编者所加 (本文节选自《文史知识》年第10期) (栏目:文化史知识) 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北京治白癜风的最好医院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