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5-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人鱼线、马甲线,可能连着我们的健康线

8月15日,《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在湖北宜昌正式发布。“报告”集中反应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状态和主要进展。作为其中1大看点,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多项运动项目显示,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渐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仍然延续下落。

这个看上去颇有些奇怪,不过如果你身处其中的话,就很容易理解背后的缘由了。我也经历过这个进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看起来环境的变化不大。我从小到大都酷爱运动,但是这类酷爱到了高三被狠狠地遏制住了,体育课纷纭改成了自习课。到了大学,按说有了足够的时间运动,但你惊讶地发现你的运动习惯已被惰性给替换了,动不起来了。而那些本来就没有运动习惯的同学,想让他们突然爱运动,那几近是不可能的。

这次报告显示中学生的数据在逐渐回升,我想应当得益于这几年国家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学校的体育课得到了保障。但我总觉得在这一系列数据中,少了白癜风怎么治最好一样东西,就是活力。对学生来讲,一切都是被动的,过去体育课上自习是被动的,现在体育课回归也是被动的,学生缺少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去拥抱运动,所以到了大学,外在的驱动力没有了,素质就又下来了。看上去我们有政策,有投入,也有效果,乃至我们在大学生运动会上能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谁都知道,这些大学生里面,有着太多的专业运动员了。所以说实话白癜风原因,这个数据背后的状态,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上中学的时候,班里有体育特长生,这些学生是学校特招进来的,目的是为了在校际运动会上取得成绩。他们和普通学生之间有着某种疏离感,由于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是从我们中产生的,他们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一条专业化的道路,进入学校,更像是某种分流。也由于这样,虽然我们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大学联赛,但作为普通学生的我们却总是找不到与有荣焉的感动,总感觉并不是我们在赢得比赛,而是他人替我们赢得比赛。因而我国的学生运动员,不像是金字塔型的,而像是空降兵型的。对学生来讲,这个结果依然是被动的,都安排好了,你没必要参与其中。

在一样的联赛里面,让我们来看看完全不同的内容。前些日子写北大清华争抢生源,谈到了欧美的很多大学都是“世仇”,比如牛津和剑桥,比如哈佛和耶鲁,比如北卡和杜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大学解决痛恨的主要办法是体育比赛,久负盛名的牛津剑桥赛艇就不用说了,前几年还被北大清华山寨过。在美国,各种篮球联赛、橄榄球联赛、棒球联赛都成了敌对大学灭对方气势的最好场合。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北卡和杜克的篮球对抗。大学联赛有这么火吗?那得看谁参加,乔丹、卡特、希尔、布泽尔、巴蒂尔……这些人都是来自这两所大学。“我想告知全球,除科比、詹姆斯等少数人,几近所有的篮球巨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在谈到大学联赛时,“魔术师”约翰逊如是说,“而我,固然也是其中一员。”

NBA每一年都要停赛一天为一个业余比赛让路,就是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决赛。去年的那场决赛,竟然吸引了将近8万人到现场。比赛不是在正规篮球场进行的,而是在一个改造后的橄榄球场,目的就是为了容纳更多观众。就是这样一场业余比赛,每一年能够收获8亿美元的转播合同,球票被炒到3万美元,奥巴马总统连续6年预测比赛结果,听说他们还打算把常规赛办到中国来。

美国人为何酷爱大学联赛更甚于职业比赛,由于这是“自己”的联赛,它落实到每个州,每座城市,每个家庭,直到每个少年的内心。这里没有外助加盟,这里没有商业资助,这是业余的、全民参与的、更接近于奥林匹克精神的比赛。或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体育所缺少的那种内在的东西。这类缺失可能不单单来自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它更来自于文化,来自于传统。文艺复兴时期,当文学家们赞美古希腊精神的时候,艺术家们也在赞美古希腊的体格。对人的精神和身体的两重赞美,在人本主义中构成伟大的交集,强调人的价值,来对抗神权。而这类对身心合一的完善人格的塑造,也成为了现代大学的教育目的。在欧美大学教育看来,诸如勇气、毅力、协作,和审美和荣誉感,不是能够通过课本教育出来的,它需要人们参与其中,而体育则是最好的载体。要知道,让中国留学生们心向往之的美国常青藤盟校,最早是一个大学体育赛事同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zbc.com/gst/10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