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村村落分老寨、口寨、前寨,为新村最古老的寨场。老寨建有老爷宫、寨墙、围着的寨门、元末明初四点金建筑、新村学校、老寨广场(球场),有寨池、日食店、猪肉摊、小商店,是新村村人最为完整的生活痕迹。口寨有着新村人“怀抱祖德、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三壁连”祠堂,祠堂后连着民居下山虎、四点金,四通巷,二横巷,有寨门、寨池,原三面为竹林围着,后随着寨场的扩建,道路的建设,竹林多已不见。口寨居住有地主、抗越老军人,也是新村最有故事的地方。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村后来建有新寨场、老楼、新楼寨场,新寨场是成片的“四点金”、“下山虎”,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寨场较大,四面巷口围着,寨前有寨墙、广场,开偏南北两个寨门,寨场向东,前有湖泊,是较独立的寨中之寨。现因高速公路建设选址从新寨前斜着通过,前面的湖泊已填土不见,北面寨门已敲去,寨墙通巷对齐拆墙,横直巷口不再围墙,新寨场也就四通八达,与老楼、口寨连成一片,融合于一了。 口寨、新寨场、老楼连接在一起的地方,有一块空地,像一个漏斗形,口开阔入寨收小,像极了一条河流流入寨中,奔向老寨。空地建有球场,球场后植有树,树下建有石椅、石凳,有溪南公益捐建的健身器械,现这儿是新村较为繁华的地带,常有老人小孩于闲坐、玩耍。在老寨、新寨场、新楼、老楼的交接引榕沟处有一条寨路,前后通往老寨、进上,左右通往前寨、里湖方向,其交叉处的引榕沟边有几门小铺,供应着新村一寨及周围的食物日用。 新村前寨,也叫王厝寨,居住着几户王姓的村民。寨子靠近榕江,较独立,不大,仅三条直巷,没有横巷,有二、三座四点金潮汕建筑,几间连成一体的平房,前有广场,广场前有寨围,有没有墙围着的石门寨门,旁边有天地父母小庙,现寨墙与寨门已不见。前寨有着较为古老的历史,可能与口寨有着相近的建寨的年份,像是寨中另寨。我的记忆之中,前寨王姓的居民好像没有祠堂,是村中较为弱小的群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村村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至强,紧跟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步伐,从老寨、口寨、前寨、新寨场、老楼、新楼,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乡村发展的轨迹,居民共建文明和谐乡村,也见证了新中国美丽乡村变化。 2 新村置寨,已有约年的历史,是溪南最古老的村落。据记载,元末(公元年前),始祖妈东源陈氏携三子凤、麒、麟南下,定居今之溪南,其中的二世长房凤祖,就居住在新村。先民于新村定居,先是搭草寮,后才建房屋,随着发展再扩大的寨场。溪南古有风吹寮之名,先民多搭草寮而居,草木容易受火而常发生,新村老寨北门外边上设有一块镇火神碑,刻“东海龙泉之水”,是新村建寨的遗址见证。 溪南居民多为周姓,除婚娶入赘之外,在人们的印象之中,一说到溪南人们便知道姓周,是一个周姓的大村落。新村也一样,是一个周姓为主的村落。但是,据了解新村原居住村民,也并非为周姓人家,有陈、邱、王等姓村民,是一个多姓杂居多文化的村落,后不知为何原因陆续的搬走了。相传,新村在每年一次的营灯笼时,发生了他姓灯笼映入寨池变成周姓灯,也就有了新村寨里不适合居住他姓居民的迷信说法,所以其他姓氏就迁走了,独留周氏一族。可能,潮汕有“同族而居”的传统,宗族不同、势力不均就不会同居的原因吧! 其实,事实并非这样的。潮汕乡村民居,有着更多的包容性,也一直存在着多姓共居的村落。就像新村居周姓为主,又有独立的人数不多王姓“王厝寨”。新村王姓居民,一直在新村居住、建房、生活,与周姓村民相处融洽,和睦而居,融为一体。有时我也在想,如有可以有经费的话,新村也可以撰写出版村志、族谱,为现有居民、子孙后代留下对新村更好的了解。据了解新村王姓,有部分是从邻村“四方园”搬来,为何搬来新村定居,其原因不详。可能,王姓仅有不多的几户人家,一二户人家自认为“势单力薄、易受欺侮”,其敏感心理在作怪吧!所以,自小记忆中,就有一二个王姓的居民因放田水问题,王姓居民拿出周姓欺侮王姓之说法罢了。 3 海大能容纳百川,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新村王姓,不仅仅是新村前寨与周姓同居,像新村老寨、口寨、新寨场、新楼,也杂居有一至二户王姓村民,融入村中,同食榕江水,同拜一方地头老爷,同读村内一所小学,且与左邻右居,村内人们相处着十分和谐融洽,并没有因姓氏不同而有别,俨然就是一家人。周姓欺侮王姓之说法,也为无稽之谈,不仅古来如此,现代文明乡村更是如此,这也反映了潮汕人团结、重乡情、重亲情之说法。 八十年代初,榕江源头的水库“横缸”崩裂,大雨及水库水使榕江水位迅速上涨,不能负荷,堤围出现了裂缝,决堤了,新村做大水了。村民纷纷的逃命,有的赶上了堤坝避难,有的留存在村中有楼棚顶的高处避险。那时的我们,就是逃去屋子前邻居一王家姓的楼棚顶避难的。可以这么说,口寨村落中没有上堤岸的人们,都到王家的楼棚顶了,上面住满了人。王家就这样的煮茶煮水、做饭炒菜,无微不至的服务着大家。记忆中,他们还煎了较为昂贵的咸带鱼,拿出来分享着的给大家吃。患难见乡村,在洪水中见到了“同住一村子,便是一家人”,亲情仍在,周王两姓并没有什么隔阂。在洪水的危难之中,王姓家人表现出来的举动,也令周姓人家感激,心存感恩,以至于念念不忘。就像而今的我,常常会忆起那洪水这中避难的境况。 当年新村榕江堤围决口的地方,正是对面新村前寨的堤围的地方。很为奇怪的是,洪水凶急、迅猛,且对着新村前寨,却一点也没有把前寨移为平地、冲毁。当地人有迷信的说法,是前寨的地理好,有上天保佑,才不致于如此。其实不是这样的,前寨的地势高,且三方有密密的竹林围档着,决堤口下来的地势低,水流倾泻下来之时,便不是直冲而下,而是急流寻找低洼的地势拐弯流走了,所以才使前寨的寨子不被冲毁了。 洪水退了之后不久,全村便出动了,有专业的人打桨固堤,不仅年轻人、中年人搬土筑堤,还有着老人小孩帮忙,用着畚箕把土一点点的往决堤的堤围填。那个全村出动,堤岸上田地里都是干活的人,那个用尖担、畚箕挑土的热火朝天的场面,熙熙攘攘,浩浩荡荡,气吞山河,十分壮观,为了都是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也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事,那个像海一样深的决口,人们就这样用一畚箕一畚箕的土把它填满填高,用一块块的石块筑就堤篱,就这样令让它固若金汤,想着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了。 4 前寨寨旁有一条清清流水的小沟,旁边有一瓦窑,有一上坡的路头,不远处下榕江还有一个渡口,这都留存着我童年的一些美好记忆。小时,我常到这儿的小沟捕捉鱼虾。小沟的水,从新村的村后一头的引榕沟水引入,横过村庄,蜿蜒至前寨后再流入引榕沟流出。所以引榕沟水上涨时,便有水村后的一头流入,形成了活水,水流也较为湍急,便有小孩在小沟子里钓鱼。遇到干旱时,小孩便会在这小沟的断流中,筑围捋水掠鱼。因小沟旁是前寨的竹林,地势阴凉,竹根茂密,便于藏鱼,且水时涨时流,鱼儿也就躲着不走。用锄头筑围,有水桶捋水,用操网捞鱼,经常的会捞到许多清亮的虾、沙鳅、鲫鱼、鲶鱼等的,鱼儿在清水里养的,十分鲜美,吃着回味无穷。 寨边的竹林,是小孩子最为害怕的。不仅有许多“窖”(茅厕),且有的“窖”墙已破烂,孩子便掉下去。更为可怕的是,窖边的竹林下,放着一些“火金爆”(一种膝盖高的瓷缸,上面有平顶瓷盖),里面装的是逝去先人骨头的瓷具。可能,这些都是原修决堤口,从旁边的地里挖出的先人身骨,然后收敛暂且搁放于此的吧!但是,每每从这儿经过时,我都感觉阴森森的,脚有些发软,也不敢去瞧看这些“火金爆”,更不敢走近了,怕会遇到鬼。 我也曾听到,在这儿居住的一王姓同学说过,他们曾在睡觉的时候,梦见了一个老人,就居住在前面的老屋里面。同时,他们也曾在老屋玩耍时,看到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说着话,以前从没有见到过的……这不是遇见鬼了,是多么令人魂飞魄散、胆颤心惊的事啊!所以,每每从竹林下经过时,我眼也不敢斜看,不敢回头,走得特快,后面又是沙沙的声音,像有人跟着。“啪”的一声,只见一只猫从“火金爆”上面跳过,擦落了瓷盖子,露出来了……妈呀,我心几乎要跳出口腔了,逃命地跑着,差不多要喊救命了。 5 其实,前寨是美好的,是孩子念想的地方。那儿三面竹林环寨,环境幽雅,寨前面有柑园,寨周围是田地,种有水稻麦田,田里常放养着牛羊,以及鸭子、鹅,有着乡村静谧之美。偶尔还有着炊烟,袅袅从冲天的烟囱飘出,腾云一样的顠在翠绿的竹林之上,不仅十分美丽,飘着野花竹味轻风,闻着还有饭香的气息。同样的,那儿有孩子日思夜想黑黑如墨一样酸甜的桑葚,还有着那《西游记》孙悟空常吃的白里通红的仙果——无花果,所以馋嘴的孩子都想到那儿逛逛、走走,猝不及防的顺手偷偷摘上几颗几个,解解馋。 是啊,在二十多年前,前寨是新村最早植有桑树、无花果树的地方,这样的水果也是村里鲜见的。可能,这是王姓村民从别的地方移植来的。可是,他们把这些水果树种植他们的院子里,院子周围围着竹篱且种有长得高密的大红花树,没进去里面的人是不知道里面种有果树的。可是,要是哪个小孩子见到里面或红透或黑透的桑果,抑或是白里透红的无花果,心肯定是痒痒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猴急,恨不得马上飞进去摘上几个几颗尝尝。而我是因为养见几条蚕,听同学说他们寨里种有桑树,便跟同学到种有桑树的村人家中摘桑叶,然后再见到了桑果,尝了个鲜,感觉酸甜可口。也在无意之间,见到了寨前一家的院子,还居然种了一棵结有红果的树子…… 为了养蚕,孩子做贼的心都有了。后来,这便招来了一群孩子,有摘桑叶养蚕的,也有摘桑果、无花果的。只要主人家无人,他们便会掰断竹篱,从大红花茂密的树下,拉出一个小孩能进入的缺口,钻进去偷摘。就这样的,一个孩子在里面偷摘桑叶、桑果,一个孩子在外面接着出来,轻声敛气,偷偷摸摸,相视看着,没有出声的偷偷的笑着。偶尔听到主人家矮屋子猪圈里的猪叫,还有狗叫的声音,主人提着猪食从屋子里出来,走到猪圈把猪食倒了进去。听到声音,孩子吓得腿脚直打颤,脸色涮白,蹑声蹑气的看着传来声音的出来,倒步着从栅篱的缺口出来。人至了外面,才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好险啊! 自从桑树主人知道桑叶桑叶被偷,便加强的围院栅篱的修补,孩子便进不了屋了。可蚕总不能老饿着啊,也要进食啊!孩子还是办法多,趁屋主人不在之时,他们便拿了竹竿系着钩子,从上面拉那些从院子伸出的桑树,拉下来之后便疯狂的采摘桑叶,用袋子装着,有着一不小心也折断了桑树的大丫。桑树主人见到自家的桑树被孩子糟踏不成树样,一生气便在树上喷了农药,上面挂有牌子说此树已喷药,不能采摘。孩子不相信是真的,以为是哄人,便摘了叶子养蚕,没想到蚕吃了便一命呼吁,命尽矣! 想着以前前寨的一些美境,一些旧时的趣事,我写下了《清平乐·新村前寨》:“前居小寨,宅院王家姓。绿竹炊烟生画卷,树上桑葚高挂。黄昏独坐田间,村前水牛绳牵。最喜小儿入户,草丛解馋仙果。”童年的故事已经流逝,仅留存于脑海之中,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会莫名的忆起,想着便在疲惫的心灵之中留下一些温软。而新村前寨仍旧存在,寨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一步一步的向着美丽乡村变化着,同新村一样明天将会越来越美好…… 声明:本文为“啦啦啦文字坊”北京哪个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