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3-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叶少东会提供技术指导,但具体工作需要各个片区负责的家庭去落实

与韦胜材同样来自富宁县的还有其他20多名瑶族老乡,他们都在这个由惠州人叶少东创办的合作社工作合作社位于距离惠东县城50多公里的白盆珠镇新排村,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种植在这里的贡柑远近闻名而它的创办人叶少东除了是种植贡柑的好手,还是云南瑶族兄弟姐妹口中的大哥

因为叶少东的合作社,这些瑶族同胞真正有了生活上的质变叶少东自小在珠三角长大,有丰富的果园种植经验和知识瑶族同胞跟随叶少东可以学习蔬果种植的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网(http://)

叶少东左一与瑶族同胞在果园受访者供图

生病、小孩读书,日常生活添置新物,瑶族同广西茂谷柑种植技术胞都要问一下大哥的建议曾经有一个瑶族工人因为急需用钱,叶少东马上借给了他7000元几年过去,叶少东几乎忘却此事“没想到后来他说要用打工来抵债,所以他一直在我这里做了3年”朴实的瑶族兄弟用自己的双手履行着承诺

叶少东出生在惠东县铁涌镇一个农村家庭,初中毕业之后闯荡社会叶少东小的时候,家里种的几乎都是水稻等农作物,很少种植水果1995年,江西的脐橙、蜜桔等桔类水果在市场走俏,叶少东便和朋友去江西做批发生意“那个时候南丰蜜桔三四元钱一斤,很贵的,我们运回来卖,赚一块钱”叶少东说因为销售火爆,诸如脐橙经常找不到货源叶少东只好亲自去各大种植园,上门采购

“当时政府部门非常关注,我也非常着急”叶少东得知后,立即前往河源帮助张乾独脚柑种植发处理事情叶少东向所有工人付清工钱和医疗费之后,此事才得以解决张乾发因为内疚,便选择离开但张乾发一直对叶少东感恩在心

在去果园采访的路上偶遇了今年50岁的侯国恩,他与妻子刚刚结束今天的工作准备回家两人之前一直在珠海打工,去年底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这里当记者问及他们为什么喜欢果园的工作时,他们告诉记者:“这里每天工作7、8个小时,工作环境又舒服,老板人也好,当然比以前工厂打工好了”

因为工作出色,张乾发很快便独当一面,独立负责一些工程2007年,张乾发来到河源紫金县收木材,因为工程量大,张乾发便招募了一批少数民族工人后来一名女工在砍伐树木时,肩膀不幸受伤在医院时,因为无法提供身份证件,便引起怀疑,这才知道是越南人

借钱如何种植独脚柑打工来偿还

筑梦南粤

4年并不是最久的,一个跟随叶少东工作了11年的瑶族兄弟给叶少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一家三代都在这里打工,生活都在这个果园里因为来自农家,所以他们会自己在果园里饲养一些鸡等家禽平时他们很难有机会去到县城,开支上也较为节俭,所以这些家禽成了他们重要的肉食品有一次,叶少东的孩子生病,这户瑶族同胞拿着一筐鸡蛋来探望这令叶少东非常疑惑,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一直把鸡蛋都留起来,即使自己的孙子也很少吃但是当知道大哥的孩子需要营养时,毫不犹豫地拿了出来

在教育上,叶少东也竭力帮助瑶族同胞叶少东曾遇上一个初中辍学的瑶族孩子,因为家里穷,被父亲赶来广东打工在了解缘由之后,叶少东开始资助这个孩子,让他重潮州柑的资料返校园如今,孩子也不负众望,考上当地最好的文山一中

不管男女老少,瑶族工人都喜欢称呼叶少东大哥在他们眼里,叶少东是主心骨,凡是遇到困难,找叶少东准能解决

片区助力脱贫穷

最令叶少东感动的是,2009年3月份他的父亲去世,因为留在家里的亲朋好友较少,一时间在处理后事上人手不足还是张乾发兄弟俩,从自己的瑶族老乡中找来20多个人,忙前忙后,帮助叶少东处理完所有事情事后,这些瑶族同胞没有提出任何报酬要求,真正将叶少东当做家人

在管理上,叶少东还创立了一种新颖的方式他将果园划分4个不同的片区,交由不同的瑶族家庭去管理每个片区会有不同的收益,叶少东会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分红奖励给相应家庭独特的“承包责任制”让瑶族工人彼此之间有撒殇柑一个竞争,也可以提升瑶族同胞的积极性

现在叶少东共有3个果园,全部由23名瑶族同胞管理他们的家乡,云南文山州板轮乡,位置偏僻,经济作物以甘蔗、水稻等为主,村民收入微薄在非农忙的时候,乡里的瑶族同胞便会外出做一些零工,但因为没有技术,文化水平也有限,通常只能做一些山工这样的力气活

叶少东说:“一般一户家庭在我这做个四五年,就可以回家盖房了”对于来自西南边陲小镇的瑶族同胞来说,赚钱回家盖新房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叶少东曾跟瑶族同胞说过这样的话,如果瑶族同胞在这里工作5年仍然回家盖不了房子,不足的钱由他来出

1000多亩的贡柑园,承载着叶少东和瑶族同胞共同的梦想叶少东希望在这些勤劳的瑶族同胞努力下,将惠东贡柑打造成知名品牌而瑶独脚柑图片族同胞希望走出边陲小镇,通过自己的双手能够回家盖上一座新房子,实现致富的梦想

2009年,叶少东来到还是一片荒山的新排村,准备成立惠州市惠东县中润柑橘专业合作社张乾发二话没说,带着几个瑶族同胞自发来到这里开辟环山带从无到有,瑶族同胞与叶少东一起建立了这个合作社,也培养起深厚的兄弟情谊

见习记者 邓强 记者 陈晨 发自惠州

这个今年27岁的瑶族汉子,因为常年在地头劳作,看起来比同龄人更为成熟他已经在这里——惠州市惠东县中润柑橘专业合作社工作1年多

从创办这个合作社开始,叶少东就先后招过几十名文山州瑶族工人,如今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很多人已经在这里扎根从遥远的云南来到岭南,这批瑶族兄弟姐妹在叶少东的帮助下不但从贫困独脚柑图片逐渐走向小康,也与叶少东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3岁的云南瑶族小姑娘韦小丽蹲在一个小土堆旁,不停地用手把黄土装进自己的红色小凉鞋中不远处的小山头上,她的父亲——来自云南文山州富宁县板轮乡的韦胜材正穿梭在贡柑林中,剪下成熟的贡柑

借钱是常有的事,但叶少东几乎没有拒绝过任何人在这里工作了3年多的刘霆一家3口都在这边,小孩在当地小学念书工作几年下来,夫妻俩已经小有积蓄,就想回家盖一座新房子“整个寨子就我家还没建”夫妻俩打算今年11月回家盖房,但还有大概五六万元的缺口于是夫妻俩向大哥说了这件事,叶少东当下给他们预支了几万元

2005年3月,叶少东在梅州五华的桉树厂需要招募一些工人在招工的过程中,20来岁的云南文山州人张乾发、张玉武兄沃柑种植前景弟成为他的第一批工人张乾发是汉族人,妻子则来自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他们就跟着我干工程,工作非常卖力,印象非常好,后来我又让他去招了几个他们的老乡”

瑶族兄弟重情义

有些瑶族同胞不善言谈,但却总在一些细小的事中看到他们的用心当记者来到合作社时,这里住着张登一家三代6口不等记者坐下,年幼的小女孩张润已经帮忙洗好茶杯放到桌上,又拿来贡柑让大伙品尝张登一家在这里工作4年了,两个年幼的小家伙也成了叶少东的孩子

来这里4年多的张登一家现在年收入大概有12万元,今年收成好,估计还能再高些,“这个数字,在我们老家是很高的水平了,多亏了大哥,我们才能提前脱贫”张登说,叶少东在他们乡里是很有威望的,目前就已经至少有20户人家跟着独脚柑种植他管理柑桔,回乡如愿盖上了新房今年,提前脱贫的人家还私下凑钱在乡里修了8公里的水泥路,家乡面貌焕然一新

叶少东说,为了纪念他与山瑶们一同脱贫致富的经历,他想给贡柑重新命名,“就叫山瑶脆柑吧,全国只有我这里有”!

新来的瑶族工人,叶少东都会安排他们跟着老员工半个月,从最简单的锄草、打药到更难的剪枝、滴灌,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员工“从我这里已经走出去了6个老板,其中就有他们瑶族同胞”叶少东支持有创业想法的员工,尽量在资金、技术上提供帮助如此一来真正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根本上脱贫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叶少东认识了很多果农,也逐渐摸索了种植柑类的一些门道在做水果批发的同时,叶少东也做起了木材生意这也成为他广西茂谷柑种植面积与瑶族兄弟接触的开始


白癜风患者必须知道的八大常识
健康洗澡预防白癜风发病的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zbc.com/ggx/826.html
------分隔线----------------------------